由本會、屏東基督教醫院、南區研究倫理聯盟主辦,人體研究計畫諮詢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推動計畫專管中心共同協辦的「原民研究及諮商取得原住民族同意」工作坊,於107/10/04在屏東基督教醫院登場,工作坊精心策劃、邀請屏東基督教醫院蔡篤堅講座教授、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黃美智主委、原住民族委員會簡明雄專門委員(排灣族)、屏東縣基督教女青年會林春鳳理事長(阿美族)、臺東大學譚昌國教授、人體研究計畫諮詢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推動計畫專管中心計畫主持人暨臺中科技大學怡懋.蘇米教授(太魯閣族)、東華大學陳張培倫教授(布農族)、美和科技大學吳鄭善明教授(排灣族),及本會林美嵐執行祕書共同與談,一起參與討論分享的屏東基督教醫院醫護及研究人員、以及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其他機構研究人員,亦讓此次工作坊更為充實豐富。
首先,林春鳳老師分享親自執導的短片「米國的青蛙」,透過青蛙的自我隱喻,述說著在現代社會與部落傳統交織下,阿美族人的生活故事。譚昌國老師則分享過去與蘭嶼達悟族人進行研究的互動經驗,探討因研究建立的朋友關係,是一種要「常常回來部落看看」的情感連結。
譚昌國老師亦提到,在過去研究倫理概念還未被廣泛重視時,研究人員可能忽視了族人或耆老花費一整天時間,為研究團隊展示部落傳統技藝、製作陶器文物等活動,而無法打獵、捕魚維持當天的生活所需,故研究者必須主動了解此處境與權益,逐漸規劃並落實研究補償的相關作法,這便是研究倫理重要概念之一。
東華大學陳張培倫老師從過去在台大求學的經驗出發,到之後以學者、政務官等身分投入原住民族權益與政策發展的心路歷程,侃侃而談。以往政府雖然制定法律卻束之高閣,直到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後,才更具體的研議出相關規範、機制,催生近年來推動的諮商取得原住民族同意相關辦法並執行,原住民族的權益才逐漸受到重視。
目前擔任人體研究計畫諮詢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推動計畫專管中心主持人的怡懋.蘇米老師,從文化差異和文化風險的概念,分享醫學研究與原住民族族人飲酒的議題,由於原住民族釀製和飲用小米酒有著和祖靈對話、傳承文化的重要意義,當醫學研究並未對部落文化有深入了解而僅帶著喝酒傷身的刻板意識,非常容易造成文化衝突,造成原住民族朋友對研究人員的反感與誤會。
怡懋.蘇米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經驗,是關於阿美族人、泰雅族人及漢族人對「疼痛」感覺表現的差異,有趣的科學探討加上生動的示範,讓三種族群身在現場的族人都頗有共鳴,輕鬆自然的呈現出文化特殊性與認同感。
壓軸階段則由兩位同是排灣族的簡明雄專委、吳鄭善明老師進行交流,簡明雄專委提出許多中央與部落間急需面對的政策議題與現況差異,包括:中央諮詢會議及地方諮詢會議因組成人員、角色不同,看法與意見便有分歧,但對部落生活環境、健康照顧等資源導入與提升,便是有志一同。吳鄭善明老師曾任臺東縣原民處處長,行政經歷讓他更嚴謹的去留心並尊重部落祭典的各種細節,更深刻體會部落耆老、文化傳承的神聖與智慧,因此提醒,若規劃進入部落,一定須尊重當地的規範,獲得族人的同意後才能進一步參與、關心,是研究者必須抱持的基本態度。
長久以來,學術界對於以原住民或原住民族為對象的研究有著高度興趣,希望能夠透過研究發現原住民族在人體或文化上的特殊性,但也可能帶來利益衝突與道德爭議。在原住民族權益與學術研究成果的天平兩端,如何能夠做到對原住民族的尊重(Respect),透過協商與諮詢取得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最後能夠共享研究成果(Beneficence)是工作坊舉辦的宗旨。會中的每個議題除主講人的分享與引導,更著重討論與對話,內容豐富多元、氣氛活潑輕鬆,工作坊雖在春鳳老師悠揚的阿美族歌聲與合影留念後劃下句點,但期待這對話的開始能對原住民族權益與學術研究發展互惠雙贏的議題有所啟發。
「原民研究及諮商取得原住民族同意」工作坊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