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治理架構手冊
本會標準作業程序皆定期檢視及修訂,業於114年1月20日召開之審查會議重新檢視並確認各章節內容。
1. 人類研究倫理治理架構
1.1 宗旨、任務與功能
1.2 施行方式、組織與權責
1.3 政策擬議協調機制與成效評估
1.4 人類研究治理範圍
1.5 人類研究倫理原則與規範
1.6 標準作業訂定及檢討之原則與程序
1.7 審查之獨立性
1.8 免除審查政策
2. 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之設置與組成
2.1 設置要點
2.2 委員之遴聘資格與任免程序
2.3 書審專家之遴聘資格與任免程序
2.4 諮詢專家及專案審查人
2.5 工作人員之任免程序
3. 人類研究倫理審查作業
3.1 審查辦法
3.2 風險分類標準
3.3 審查要點
3.4 送審程序
3.5 簡易審查處理及結果核定之程序
3.6 一般審查處理及結果核定之程序
3.7 審查會議紀錄之製作方式與程序
3.8 重為審查之申請與處理程序
3.9 追蹤審查時間與程序
3.10 修正計畫之申請與處理程序
4. 人類研究倫理監督委員會之設置與功能
4.1 設置要點
4.2 委員之遴聘資格與任免程序
4.3 諮詢專家
4.4 實地訪查之類型、標準及程序
4.5 申訴與調查之程序
4.6 申覆之申請與議決程序
5. 文件管理與保存
5.1 審查資料之管理與保存
5.2 其他文件之管理與保存
7. 研究參與者之保護
8. 利益衝突
8.1 倫審會委員與書審專家
8.2 倫審會諮詢專家與專案審查人
8.3 監委會委員
8.4 執行秘書與專案經理
9. 教育活動辦理
9.1 委員之教育活動內容與辦理方式
9.4 人類研究倫理教育時數核發規定
10. 研究倫理諮詢或陳情
10.1 研究倫理諮詢
10.2 陳情
11. 整合型、多機構、多中心、跨國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