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倫理文章】期刊如何評判臉書大數據研究?

2004年,Facebook(後簡稱FB)的崛起,拓寬人們的社交網絡,加速了個資商業化的趨勢,也讓全世界的研究者更易蒐集到敏感資訊。無論外界質疑此等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是否對社會有益,或盡可能緩減其對資安、隱私或倫理的挑戰,都無法使其停下腳步。目前FB正致力於一項名為Social Science One的計畫,這個計畫罔顧知情同意的原則,20億用戶的資訊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恣意地被使用。然而頂尖的期刊又是如何看待這樣的研究?​
 
Social Science One此項計畫似乎試圖想暫且將執行過程中的倫理議題擱置一旁,並隱沒知情同意的或退出研究權力。FB是否敢對20億的用戶保證其可自主選擇是否將自己的資料提供給類似的學術單位作為研究分析使用?一如既往,FB選擇沉默應對。面對相同的質疑,計畫執行單位亦然,好似拒絕提供中途退出研究的權力不違逆任何倫理原則。
 
把這樣的疑惑化作四個疑問,詢問公認在學界有崇高地位的期刊-Science, Nature, PNAS 和 APA:第一,是否會因為該計畫忽略知情同意原則與退出的權力,而拒絕承認這個計畫所蒐集到的數據資料;第二,有鑑於期刊不認同積極操控的研究方式,是否反而會接受如同Social Science One該計畫單純分析既存資料的研究;第三,期刊是否會刊登那些即便未使用Social Science One計畫的數據資料,但其數據資料仍是在未經個人用戶許可或不許其退出之情況下取得的研究;最後,期刊是否會刊登那些雖經倫審會核准,但在參與者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況下被操控或不賦予其退出權力的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