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倫理書訊】〈臨床勞工白老鼠〉

篇名:〈臨床勞工白老鼠〉,選自《人體交易:探尋全球器官掮客、骨頭小偷、血液農夫和兒童販子的蹤跡》
The Red Market
作者:Scott Carney 譯者:姚怡平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5.04
儘管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明文禁止人體交易,醫學的進步卻造就現代人對人體組織與器官的需求日益增加。隨著全球人體市場蓬勃發展,背後的道德議題更難以忽略。
作者Scott Carney長年在印度與第三世界調查採訪器官交易,書中探討人骨盜賣、人體組織與器官的買賣及捐贈、販嬰、子宮出租、人體臨床實驗等景況,亦提出諸多倫理上的疑問。例如:隱私、匿名、利他等研究倫理習以為常的概念,在這裡卻成為助長人體交易「體制化」的重要推手,因為,抹去了身分的人體組織與器官,更易於成為冷酷供需市場中的物品,連帶將貧富不均對「出售者」造成的剝削一筆勾銷。
書中與研究倫理息息相關的「臨床勞工白老鼠」一章,揭露了藥物實驗的自願參與者多數不知道實驗的巨大風險,即使因身體出現異常被迫中止,多半也只是感嘆失去一次賺錢機會。弔詭的是,雖然藥廠提供了研究補償,卻一再重申當白老鼠不是工作,而是捐贈(利他)的行為。藥廠為了降低成本將臨床試驗業務外包給中國或印度公司,更加深整體產業鏈的不義,發人深省。
 
同場加映:「參加愛滋疫苗人體試驗 不能說的秘密…」,一位台灣男士分享過去在法國參與愛滋病疫苗試驗時極力避免身分曝光的心路歷程,從另一面呈現「臨床勞工」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