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惠/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雲平大樓第五會議室報導]
[黃詩珊/校稿]
國立成功大學人類行為科學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為使委員更了解本校的研究倫理治理架構、委員的權責,再者藉由活動舉辦讓委員開啟彼此之間的對話及逐步凝聚共識,故於2012年5月12日舉辦審查委員的職前工作坊。當天適逢週末假日及母親節前夕,但委員們的出席狀況依舊相當踴躍,當天活動安排議程有南區聯盟之下研究倫理治理架構介紹、爭議性研究討論、案例討論等,以下整理當天的精采討論內容。
活動一開始首先由本團隊工作人員向在場委員報告目前本校研究倫理治理架構的執行方向及進度,也說明與南區研究倫理聯盟夥伴學校目前的委託審查簽署情況,讓本會委員可以掌握目前團隊的執行進度及給予寶貴的建議。
在報告與本校各學院老師聯繫送審意願時,在管理學院的部分,過程中老師提出研究資料是使用公司的財務報表資料,那需要送倫理審查嗎?這個問題也提出請在場委員討論,提及這類型的研究在倫審會要討論的應該是如何取得資料,以及這些資料在研究過程中如何被運用。進一步討論到研究者是否應提供原始資料給經費補助單位,在管理領域若是上市上櫃公司公開的財務報表,是可以公開取得資料,故無需取得公司同意;若是公司內部資料則需透過公司同意簽約取得,但後續可能會有經費委託單位要跟研究者取得原始資料,這對公司來說可能都是需要額外承擔的風險,需要考量的倫理議題為是否充分告知公司。主委認為針對這類型的案件,目前由於國科會學術審查已經請審查人勾選該案件是否需要送倫理審查,之後委員會也可透過國科會的統計資料來看看這類型的案件是否需要送倫理審查,藉此資料也可以跟管理學院的老師說明溝通。
本次工作坊亦安排爭議性研究案例討論,主要針對國外著名的 Stanley Milgram 服從權威研究及 Laud Humphreys 的 Tearoom Trade 同性性行為的民俗誌研究來討論。由於本會委員組成背景相當多元,對於 Milgram 使用欺瞞式研究 (Deception Research) 及 Humphreys 使用隱蔽式研究 (Covert Research),因專業背景的差異也衍生出了相當多的討論。經由這兩個著名的國外案例討論,在場委員也紛紛提出自己的經驗及想法,例如同意書的簽署、雖然匿名也可能被辨識出來的風險、後續出版是否經過當事人的同意、指導教授在過程中要扮演角色及能提供的協助是什麼等倫理議題。
除了討論國外案例,為了能讓委員有較實際的案例來討論可能產生的倫理議題,團隊特別整理了兩個未來可能較會碰到的審查案件類型讓委員進行討論。第一個案例使用的研究方式是問卷,委員即討論到此案問卷填寫完畢會有抽獎的制度,那是否要填寫個人資料及使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設計抽獎制度,較能保障研究參與者的隱私,也提到可以提供研究參與者不參加抽獎的選項,研究參與者就無須進一步填寫個人資料的方式來進行。第二個案例為研究者會向政府機關取得有關老人的資料來進行後續研究跟分析,委員即討論到資料釋出單位如何提供研究者這些資料、是否已經是去連結的次級資料,若是這樣的案件進到委員會來審查
,應該要請資料釋出單位將資料去連結後再交由研究者進行研究,或者請研究者一定要將這些資料去連結後再使用,並且註明清楚資料的存放及去連結的方式是什麼,以確保資料的使用不會產生倫理疑慮。
整場活動下來,除了委員間經由不斷的討論所激盪出更多的想法,在場的團隊人員也著實的上了寶貴一課。已經可以想像進入正式的審查會議時,我們的委員一定能秉持這樣的精神來進行案件的討論跟給予適當的建議,令人相當期待!